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大学)第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顺利召开
更新时间:2022-01-17 浏览次数:
2022年1月11日上午,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第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仙林校区化学楼G211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本届教指委成员梁永民教授、方文军教授、李维红教授、徐华龙教授、钟秦教授、张剑荣教授、章文伟教授,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徐骏教授、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吴伟副研究员、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朱成建教授、院长黎书华教授、副院长李育佳副研究员、院长助理俞寿云教授、院教学委员会侯文华教授、院办公室徐铮主任、实验中心教学团队所有教师以及厦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部分教师。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校外专家线上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第一阶段由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助理俞寿云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徐骏教授、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吴伟副研究员、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朱成建教授致辞。
徐骏副院长在致辞中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对于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支持与帮助,并介绍南京大学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政策,做好教、学、做三合一,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中做,增加高质量高水平课程,做到科教融合,培养出新时代的拔尖人才;希冀各位专家教师提出更好建议,帮助南京大学及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吴伟副处长介绍了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对化院实验教学中心的重视与支持,也将继续为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提供更好服务,为科研人员参与实验教学提供更多激励与引导,进一步加大对优秀示范中心的支持力度。朱成建书记在致辞中首先对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表示感谢,介绍了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改革方面做出的成绩,并表示教学改革还需继续深入,不仅要引入科学前沿,还需要与产业前沿接轨,了解企业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科研人才,同时也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最后希望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对化院实验教学中心提出改进建议与意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会议第二阶段由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梁永民教授主持,中心主任章文伟教授代表实验中心做"化学实验教学中心2021年度工作汇报",淳远教授做"化学原理与测量课程汇报",章文伟教授做"化学功能分子实验课程汇报"。
在年度汇报中,章文伟教授从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人才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信息化建设和示范辐射、存在主要问题、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下一年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2021年中心面向10个院系开设20门实验课程,共有102位教师参与人才培养一线教学工作,开设实验教学项目150项,开放实验项目14项,总人时数13.3万,圆满完成了年度教学任务和各项工作。中心于2019年开始实施以培养拔尖人才为导向的实验课程新体系,通过强化基础、加强综合和交叉、趋向前沿、突出设计和科研训练来促进一流本科生的培养,经过2~3轮的课程实践,新课程体系日趋完善,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较高。本年度中心成果显著,"一基二核三功能"化学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获评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中国大学MOOC成功开设第一门《化工基础实验》课程;《物理化学实验Ⅰ(B)》课程获批江苏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并进入国家级一流课程评审;开发新教学实验项目11项(含1项虚拟仿真实验),完善实验项目3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化学功能分子实验》,设计了覆盖化学、材料、能源、环境、生物等交叉领域的功能分子体系实验课程40多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组织科普活动15次,开放累计逾10000人时;注重中心人才队伍建设,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举办实验教学交流会,学习教学改革与管理经验,共同进步。
淳远教授对"化学原理与测量"课程进行汇报,汇报从课程背景、课程简介、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总结。该课程融合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化学实验,为培养交叉融合型人才探索新型培养模式,实验内容包括化学测量技术的学习、化学原理的测量及测量的前沿应用等方面,课程包括设计实验、翻转课堂、虚拟仿真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章文伟教授对"化学功能分子实验"课程进行汇报,汇报从课程变迁、课程详情、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总结。该课程由综合化学实验变迁而来,融合化学、材料、生命、医药、信息、环境等交叉领域,以分子功能为目标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与组装复合,开展多样性功能分子体系的研究,实验采用研究型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文献调研、阅读理解、数据处理、思辨总结、团队协作等能力,从多方面培养交叉复合型拔尖人才。
厦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曹晓宇教授听取报告后表示:南京大学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十分成功,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希望将来能与南京大学顶尖学生培养、分层次教学、青年教师的教学参与度、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加强共建,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经过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一致认为:南京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教学尝试和理念创新,取得了很好的实践经验积累和课程群建设成果;在化学交叉学科实验项目开发、高质量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委员们针对学校对实验教学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实验技术人才资源短缺、发展的集成效应未充分体现等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教改和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例如:对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凝练化工实践课程等新工科元素、加强课程建设的思政元素;在实践课程中,以科学实验促进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素养、促进理论课程建设;深化实验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等。
在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后,黎书华院长总结发言,过去一年实验中心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方面成果显著,新开设多项实验、在拔尖班进行新实验体系试点顺利进行,下一步任务是做好新课程体系的阶段性发展、突出特色、继续完善,同时根据新课程体系出版相应的优秀教材,继续加强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在社会服务、科普建设等方面形成实验中心的特色,学院也将和中心一同努力,加大力度支持中心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年轻教师更多参与教学。
本次会议为2022年的工作提出了思路与规划。作为实验中心的年度会议,各位教指委委员为实验中心的未来建设和发展出谋策划、指明方向,是中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撰稿:杨金月
图片:奚忠华 马海凤
审核:周爱东 章文伟